比特幣等虛擬通貨浪潮銳不可擋,政府要如何管理,始終是市場熱議話題,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金融產業資料救援服務合夥律師梁鴻烈認為,主管機關除參考自律公約外,也要顧及如何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及維持市場健全發展中找到平衡點。
梁鴻烈認為,為讓虛擬通貨在台灣蓬勃發展,除主管機關監理機制外,業者與企業更應主動向主管機關資訊通報回饋機制,讓主管機關能夠充分掌握虛擬通貨業務的風險,共同制定合宜且能協助業者成長的規範。
相較法律適用彈性較高的英美法系國家,日本和台灣等大陸法系國家,在創新和科技的立法過程當中,可能難度偏高,台灣雖已成立自律組織,集結各家業者、彙總國際間規範,並擬定虛擬通貨交易所的自律公約,惟其自律公約的有效性,仍需靠自律組織是否有約束力。
為避免虛擬通貨遭不當使用,變成洗錢管道,立法院三讀通過「洗錢防
制法」修正案,將虛擬通貨平台與交易業者納入管理。
事實上,鄰近的日本與香港早就意識到虛擬通貨的崛起,並提早立法規範。
科技發展快速,3C產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,也有不少公司研發出許多新產品,電腦用戶的需求跟標準也越來越提高,主機板到顯示卡到硬碟,擁有購買高端設備需求的消費者越來越多,但還是有一部分因為經濟的考量,選擇二手產品的消費者,但其實二手產品的選擇硬碟救援要多加小心,首先是保障保固可能因出產時間過久,而失去保障效力,其次不建議二手的原因就是容易發生故障,除非產品保護得宜,否則可能會遇到不好的體驗,顯卡、主機板在電腦產品中,是屬於高單價物品,選擇二手的考量是有一定原因,但如果是硬碟,網路上大多數也是建議直接購買全新產品,原因在於前硬碟的使用者,如何使用硬碟你是無從知曉的,硬碟寫入檔案後,都會留下痕跡,甚至有不少不肖人士,透過硬碟救援的方式資料救援竊取資料,因此不管事販售二手硬碟,還是購買硬碟,為了不要有消費或其他糾紛,還是避而遠之為好。
其中,日本是全球第一個對虛擬通貨立法的國家,PwC 日本合夥人鈴木智佳子表示,從 2014 年日本最大的交易平台 Mt. Gox (Mount Gox or MTGOX) 倒閉後,為控管風險,即針對虛擬通貨訂定法令規範,除了最基本的身分驗與交易監控外,就連業者登記與取得營業執照也列入納管範圍,2017 年起,更進一步要求必須將虛擬通貨的交易列入財報中。
香港則是在區塊鏈技術中,發展幣幣交易的可溯性,進行幣幣交易之風險評分,藉此降低虛擬通貨相關風險。
PwC 香港合夥人楊益驊認為,市場對虛擬通貨風險擔憂主要是,虛擬通貨交易沒有國界限制,容易衍生出資恐、暗網市場 (Darknet Market)、詐欺等風險,而幣幣交易的風險評分,可降低市場對於虛擬通貨風險的疑慮。